隨著最后一架表演機在跑道盡頭緩緩停穩(wěn),人群漸漸散去,為期6天的第13屆莫斯科航展落下帷幕。普京總統(tǒng)依然像往屆一樣來參觀航展,除了在航展現(xiàn)場買冰激凌“刷人氣”外,更彰顯了俄羅斯國家對航空業(yè)的高度重視。莫斯科航展的飛行表演依然精彩爆棚,T-50、蘇-30SM、蘇-35S、米格-35等戰(zhàn)機代表了俄羅斯空中力量的最高水準,SSJ100也在俄羅斯飛行員的駕駛下展示出“戰(zhàn)斗民族”的本性。世界上所有大型綜合性航展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即展品的專業(yè)性能夠凸顯航展的整體水平,而飛行表演與互動則能體現(xiàn)航展的人氣。比較而言,雖然沒有歐洲大型航展每年都會上演的商用飛機訂單大戰(zhàn),但憑借著俄羅斯航空工業(yè)的獨特魅力,莫斯科航展依然有著超高的人氣。在今年的航展上,更能切實感受到俄羅斯重振本國航空工業(yè)的迫切心情,也能切實感受到俄羅斯航空工業(yè)強大的發(fā)展?jié)摿Α?
被寄予厚望的“雙子星”
雖然俄羅斯最新研制的MS-21大型客機沒有參展,但并不妨礙其成為航展上的熱點。在7月18日俄羅斯航展開幕當天,俄羅斯紅翼航空公司(Red Wing)、VIM航空公司先后與伊留申租賃公司正式簽署了總計31架MS-21-300型客機的確認訂單。根據(jù)雙方達成的協(xié)議,紅翼航空公司與VIM航空公司作為承租商擁有MS-21-300客機為期12年的使用權,上述訂單中的首架飛機將于2020年前后交付。
MS-21是俄羅斯伊爾庫特公司研制的新型單通道干線客機,該機于今年5月28日成功首飛,至今已經(jīng)先后完成了3次飛行測試。MS-21飛行測試機和早期交付用戶的飛機都將裝備普惠公司研制的“靜潔動力”PW1400G型發(fā)動機,未來將換裝PD-14國產渦扇發(fā)動機。目前,PD-14發(fā)動機正在進行飛行測試,據(jù)聯(lián)合發(fā)動機公司透露,PD-14將于2018年裝備MS-21進行飛行測試,并有望在2019年前獲得俄羅斯和歐洲的適航證。
繼上述兩家公司之后,俄羅斯國內運營商薩拉托夫航空公司在航展第二天同伊留申租賃公司簽訂了6架MS-21-300客機的確認訂單,前者作為承租方從伊留申公司租賃上述6架飛機,租賃期為12年,所有飛機將在2022~2025年之間完成交貨。在發(fā)動機選擇方面,薩拉托夫航空公司CEO阿里克謝·瓦哈羅梅耶夫表示,雖然該機有兩種發(fā)動機可以選擇,但是公司將會選擇為該機配備PD-14發(fā)動機,他們相信新發(fā)動機的性能與美國產品沒有差距。自今年5月首飛之后,MS-21項目即進入飛行測試階段,截至今年6月底第一階段的廠內測試已經(jīng)完成,第二階段的廠內測試預計到今年10月底結束。
本屆莫斯科航展開幕前,位于烏里揚諾夫斯克的航星飛機制造廠(Aviastar-SP)向伊爾庫特公司交付了第四架份的MS-21-300原型機部件,也就意味著第四架MS-21-300原型機的總裝工作即將開始。作為伊爾庫特公司的一個主要零部件供應商,航星飛機制造廠負責制造MS-21系列飛機的艙門、垂尾、平尾、尾段、輔助動力系統(tǒng)艙以及一部分機身段。目前,航星飛機制造廠正在制造第五架和第六架MS-21-300原型機的上述機身部件,預計在年底完成并交付伊爾庫特公司。航星飛機制造廠MS-21項目負責人透露,該機量產前的小批量生產工作將于2017年內正式開始,生產的飛機將交付5家啟動用戶。
MS-21和SSJ100被稱作俄羅斯振興民機產業(yè)的“雙子星”,也是未來俄羅斯市場上對抗歐美產品的主力機型。航展開幕日當天,阿茲姆航空公司(Azimut Airlines)收到了他們訂購的首架SSJ100支線客機,這架飛機將于今年8月投入航線運營。阿茲姆航空公司在今年3月向蘇霍伊民機公司(SCAC)訂購了4架SSJ100客機,預計到明年4月將全部交付。
據(jù)蘇霍伊民機公司總裁弗拉迪斯拉夫·馬薩洛夫透露,在本次莫斯科航展上,蘇霍伊民機公司與俄羅斯航空公司達成了一項新的采購事項,后者表示將再采購至少20架SSJ100支線客機。截至目前,俄羅斯航空公司是SSJ100最大的用戶,該公司現(xiàn)有30架該型飛機正在運營。此外,蘇霍伊民機公司還與墨西哥Interjet航空公司就10架新訂單進行了談判,預計雙方將正式簽訂合同。蘇霍伊民機公司今年將向Interjet公司交付4架SSJ100客機,明年再交付4架。
截至目前,總計有112架SSJ100交付客戶,其中有100架投入航線運營。據(jù)來自航展上的一份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蘇霍伊民機公司總計交付了26架SSJ100,預計今年總的交付量將超過30架。
實力強勁的歐美競爭者
盡管MS-21和SSJ100在航展上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但是歐美的競爭者同樣來勢洶洶。目前,俄羅斯國內的大型航空公司機隊都以波音、空客生產的飛機為主,而兩者還在繼續(xù)加大在俄羅斯市場上的推廣力度。
空客公司東歐與中亞地區(qū)副總裁安德里斯·卡拉梅爾在航展期間表示,2017年上半年有3家俄羅斯航空公司成為空客飛機的新用戶,VIM-avia的首架A330已經(jīng)投入運營,紅翼航空公司的首批A320和A321客機也投入運營,NOrdWind公司的首架A330已正式開始載客運營。2016年,空客公司共計向俄羅斯國內客戶交付16架飛機,而今年上半年的表現(xiàn)明顯好于去年同期,因此卡拉梅爾認為,俄羅斯市場的低迷期已經(jīng)過去了,正在逐步回升。
今年6月,A320neo系列配備的普惠公司PW1000G發(fā)動機和CFM公司LEAP-1A發(fā)動機先后獲得俄羅斯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的適航認證,也就意味著A320neo系列機型獲得了進入俄羅斯市場的資格。預計7月底,空客公司將向俄國內的S7航空公司交付首架A320neo,該公司也將成為A320neo在俄國內的首個用戶。S7航空公司共訂購了16架A320neo,用于替換該公司現(xiàn)役的A320客機,此外,該公司還訂購了3家載客量更多的A321neo,用于替換即將到壽的波音767客機。
卡拉梅爾表示,與之前的A320家族相比,A320neo系列的燃油消耗降低了16%,污染物排放減少了50%,而噪聲污染則降低了75%,所以他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俄羅斯客戶選擇購買該系列客機。在今年的俄羅斯航展上,空客帶來了一架A350-900客機參展,俄羅斯國內已經(jīng)有航空公司訂購了該機型。
百花齊放的無人機
一直以來,俄羅斯在無人機領域乏善可陳,在俄羅斯軍隊中,不但無人機的配備數(shù)量和質量無法同歐美發(fā)達國家相比,更重要的是在無人機的應用理念上,俄羅斯軍方一直都將其置于靶機、有限的戰(zhàn)場偵察等位置。不過,這一切都在慢慢發(fā)生變化。
除了專門用于北極地區(qū)的VRT300無人機系統(tǒng)之外,在本屆航展上,俄直公司下屬的VR技術公司還展出了他們研制的RHV-30多旋翼無人機系統(tǒng)。據(jù)VR技術公司表示,該無人機系統(tǒng)可以用作偏遠地區(qū)的監(jiān)視以及那些有人飛機不易到達地區(qū)的小型貨物的運輸。此外,通過換裝模塊化的任務系統(tǒng),該無人機還可以執(zhí)行空中測繪等任務。
RHV-30的研制工作開始于2016年3月,其外形尺寸為2米×2米,正常飛行速度為140千米/時,有效載荷5千克;在110千米/時的巡航速度下,其最大航程可以達到100千米。目前測試中的RHV-30采用多旋翼全電推進模式,續(xù)航時間40~50分鐘,VR公司未來還將在其基礎上研制混合動力模式的多旋翼無人機系統(tǒng),并將續(xù)航能力提高到5小時。
位于伊熱夫斯克的無人系統(tǒng)公司今年也展出了其最新研制的S450(Supercam)無人機。該無人機是在去年曾經(jīng)展出的S350基礎上改進而來,采用電池作為能源,續(xù)航時間達到8小時,并且有效載荷可以達到4千克。執(zhí)行任務時,S450可以在機身下攜帶一臺高清視頻攝像機,同時還可以攜帶一臺紅外攝像機。據(jù)無人系統(tǒng)公司介紹,該無人機能夠執(zhí)行白天和夜間的實時空中高清監(jiān)視和偵察任務。
作為俄羅斯軍方無人機系統(tǒng)的主要供應商,俄技公司下屬的ZALA宇航公司在今年的航展展出了ZALA421-16E2微型無人機系統(tǒng),該無人機曾在年初的阿布扎比防務展上公開展出。ZALA421-16E2采用手拋式發(fā)射、降落傘回收的使用模式,由于其飛行噪聲非常低,所以很適合對目標地區(qū)進行抵近偵察。該無人機的起飛重量雖然只有7.5千克,但是其能夠同時攜帶一套60倍光學變焦的空中照相機和一套10倍光學變焦的紅外照相機,機載數(shù)據(jù)鏈的傳輸距離超過30千米。所以,即使在惡劣天氣條件下,ZALA421-16E2也能很好地進行空中偵察和監(jiān)視,并且實時地將數(shù)據(jù)傳輸回地面控制中心。
技術即未來
航空是高新技術密集領域,因此對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一直都是歐美航空強國的一貫宗旨。在今年的莫斯科航展上,俄羅斯航空工業(yè)也展示了在太陽能飛機、3D打印等前沿技術方面的探索和成就。
在今年的航展上,俄羅斯星辰科學研究所(NPP |Zvezda)展示了他們?yōu)镾olarStratos項目設計的座艙系統(tǒng),包括駕駛艙模型和為飛行員研制的專用飛行服。SolarStratos項目是由瑞士發(fā)起,瑞士、德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的企業(yè)和個人聯(lián)合參加的一項前沿技術攻關項目,旨在驗證僅依靠太陽能就能將載人飛行器送上平流層高度。在這個項目中,俄羅斯負責駕駛艙和飛行服系統(tǒng)的研制,未來該項目上所有的技術都將由參與者所共享。
在今年的航展上,全俄航空材料研究院展出了一個小型燃氣渦輪航空發(fā)動機模型,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展品對于俄羅斯航空工業(yè)來說意義卻不一般。在這款無人機用的小型發(fā)動機原型機上,采用了3D打印的發(fā)動機部件,這在俄羅斯國內航空工業(yè)領域還是第一次。在這個3D打印的小型發(fā)動機上,采用了VIAM自己研制的增材制造技術,包括鎳金屬和鋁合金激光輔助分層成形固化技術等,使得制造速度比傳統(tǒng)制造速度快了30倍。這個全重900克的發(fā)動機能夠產生10千克的推力,未來VIAM還將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20、125、150千克推力的小型發(fā)動機。
除了前沿技術的探索和實踐,俄羅斯航空業(yè)還在想辦法從制度上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俄羅斯茹科夫斯基研究院院長安德烈·杜托夫表示,要想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就必須從制度安排上解決問題,并且要重視前沿技術向生產領域的轉化。杜托夫建議俄羅斯航空機構應該向德國的DLR、美國的NASA和DARPA等學習先進經(jīng)驗,并要求政府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提振俄羅斯航空業(yè)的科研實力。